全文预览

4-(N-芳基)胺基喹唑啉类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

上传者:菩提 |  格式:pdf  |  页数:64 |  大小:961KB

文档介绍
-Abl酪氨酸激酶指标可以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响应程度。食道鳞状(上皮)细胞癌中,Fak过度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性相关,而Syk基因的表达降低则与乳腺癌预后不良相关(MadhusudanS,etal.2004)。1.2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的信号转导机制1.2.11.2.11.2.11.2.1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类具有胞质区域的跨膜蛋白,胞外区是配体结构域,配体是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素,包括胰岛素和多种生长因子。胞内区是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催化部位,并具有自磷酸化位点,其内在催化活性在与配体结合时被激活。一旦被激活,受体通过二聚化(或寡聚化)而连接两个催化区域,并在催化区域的活化口袋中促使共生残基的磷酸转移。促使酶的活化并在催化区域外自动磷酸化酪氨酸残基(SchlessingJ,etal.2000)。这类受体主要有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D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1.2.2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信号转导途径在许多细胞内的信号蛋白中(如Shc、Grb2、Src、Cb1等),这些被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作为对接位点存在于磷酸酪氨酸结合区域中。在细胞膜中这些活化的复合物促使了最初的信号级联反应,这对下游信号转导以及生物效应的产生具有关键性作用(HunterT,2000)。此外,如果受体缺乏催化,可与非受体PTK相偶联,通过非共价结合与一个受体亚基的胞质区域形成“二元受体”(NeetK,1996)。最重要的下游信号级联反应是由RTK活化,其中包括ERK/MAPK信号通路,PI-3激酶-AKT信号通路以及JAK/STAT信号通路。PTK维持所有这些不同转导途径中相互间的信号通讯,最终调控基因的转录(GrosiosK,etal.2003)。此外,其他级联反应也可以被使用,例如胰岛素受体(InsR)利用腺苷酰环化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