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非营利组织承担起来@。(三)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特性。王颖、康晓光等人都一致认为既官又民的双重特性是中国非营利组织最鲜明的特性。(四)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推动各方面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其发展任重而道远。相对于先进的国际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相对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相对于社会变迁所产生的需求,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获得和应用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多元化之间的关系、发挥自身积极作用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会出现如人力物力财力短缺、处理事务能力低下、有营利行为等问题。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现代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还受限于多头管理、法律政策、市场机制等诸多因素。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怎样才可以走出当前困境,进一步处理好与政府、企业等部门的关系,真正步入自我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专家、学者们都为之作出了努力,如:呼吁筹备出台国家民间组织基本法,建议完善评估监督机制,加强财政支持。(五)中国非营利组织成长的经验。1998年成立的清华大学非政府组织研究所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发表了一大批调查研究报告、论文和著作,总结推广中国各类非营利组织成功经验。学者们还肯定了政府主导、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的香港社会工作组织运作模式。四、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王颖,折晓叶,孙炳耀.《社会中问层——改革与中国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28?丁美东:《非营利组织及其价格机制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绎济出版社,2004:29—30。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60—61。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l:23—33。于名,刘国翰,何建宇.《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l:17,142—145@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与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222—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