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吟的灵魂;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副教授杨宣华在《电影艺术》(2009年第01期)发表了《用音乐书写人性美——访<梅兰芳>作曲赵季平》。此4篇文章从音乐如何刻画人物内心与性格、管弦乐与京剧的使用,以及后期的录音及演奏的硕士学位论文全程分析与追踪,从赵季平先生自身的立场出发,表达了他远离闹市、潜心创作的思想;施雪钧还在《音乐爱好者》发表了论文《音乐奇才赵季平》。此篇文章在“音乐是电影的灵魂”一节中有许多详细的赵先生的创作过程的记录,重点讲述了民族交响曲《乔家大院》这部音乐史诗创作过程及创作思想。最后,又对赵先生在民间所受的音乐熏陶进行了记录,文章基本保持了赵先生的表述原貌;人民音乐记者于庆新在《人民音乐》(2007年01期)发表了《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作曲家赵季平访谈录》。此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访谈中从风格、个性、主题、《远情》、体会、创作六个角度,记者与赵季平先生共同探讨了创作的问题,其中问题有深有浅,涵盖内容较广,讲到了赵先生对于电视剧音乐的创作思想;陕西歌舞剧院歌剧团团长攀兆青在《人民音乐》(2004年第05期)发表了《行吟在民族文化的大蹄——作曲家赵季平音乐创作的新境界》。此篇文章文词华丽,内涵深厚,既具有深刻的理性的、哲学的分析,又具有浅易的感性的记叙。文章从其“命题论赵季平部分声乐作品的创作思想与演唱风格的整体特征取向的人本道义意识”、“个性鲜明”,“生动变化的叙述形态”、“涉猎广泛,兼容并蓄的体裁样式”、“溯本寻源,立足民族民间的根脉情绪”等对赵季平先生的创作作了理论的提升与哲学的提炼,其立意之深刻,非一般笔力所能及;马波在《交响》和《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02期)发表了《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论》上与下。文章总结出赵季平先生的电影音乐:善于以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个性特征、真挚的情感体验以及奇特的音响色彩构思,打动和震撼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