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树.:《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第100页。⑩于汝梅、李昭恂、于凤树.:《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第954—955页。⑩于汝梅、李昭恂、于凤树.:《金瓶梅》,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第1303页。⑩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第156页。⑥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济南:齐鲁书社,1980年,第234页。参考文献:[1]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92.[2]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M].北京:中华书店,2001:258.[3]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124.[4]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124.[5]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M].北京:中华书店,2001:259.[6]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5:51.[7]赵彦卫.云麓漫钞[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69.经济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注重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过度依赖。(四)健全土地法律法规,强化总体法律框架和法治。将土地政策纳入更为广泛的政策框架,,纳入社会经济决策过程的源头管理,把土地问题的预防和解决纳入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变革过程中来。建立健全一批规范土地资源配置权益和具体操作方式的法律法规,不仅规范土地资源配置主体的行为,而且推进土地资源的节约,,推进土地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的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雷翔.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2]姜爱林.土地政策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oo1.[3]王先进.土地法全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4]彭俊平,王文滋.新中国党的农村土地政策述论[J].理论导刊,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