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在数量上要少得多。我们在中文中往往可以找到多个对等的英文称谓语表达法。另外,一些英语亲属称谓语在表明两人之间的关系上并不是很明确。例如单词“cousin”。当Lucy告诉她的同班同学她有两个“cousins”的时候,她的同班同学并不能够清楚地知道他们是男是女,比Lucy年长还是年幼。Р 在西方国家,最典型的家庭模式是核心家庭,即只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家庭。西方的儿童从小就学会了依靠自己。因此,在他们长大之后独立自由的思想观念便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在一定程度上,亲情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Р 四、中西方亲属称谓语差异的文化根源Р (一)不同的宗教信仰Р 在中国,并没有一个宗教像西方的基督教那样盛行。因此,有人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但事实上儒教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没有圣经,但四书五经严格规定了我们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性格和情感。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属于特定的等级,人们应该在自己等级允许的范围内生活,安分守己。但在西方,基督教奉行的是Р“人生来平等”的原则。平等在西方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Р (二)不同的价值观Р 在中国,集体主义是我们奉行的价值观。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人们关注的是怎样维护社会的和谐。很多人认为,亲情是最稳固的关系。因此,亲属称谓语被大大泛化来称呼没有亲情关系的人。人们认为这样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为这样似乎让所有人都处于一个大的集体当中。Р (三)不同的礼貌原则Р 通过适当的称谓语来显示自己的礼貌是一个维持人际关系良好的有效方式。然而中西方的礼貌原则并不相同。在中国,尊敬是一种很高的礼貌方式。人们常常通过“卑己尊人”来达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在古代,人们用“尊夫人”来指称别人的妻子,而用“贱内”来指代自己的妻子。在西方,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在西方人看来,平等就是最大的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