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城市化进程中转制民族社区建设应用研究—--“常营模式”其实践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pdf  |  页数:14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更应是关注的重点,城市化的实质也是人的城市化、市民化。正如王青山所言“社区建设之所以应该以城市化为主题,这是因为社区建设原本就是城市化的产物。所谓城市化的产物,其实主要是指正是为了解决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概括说就是要解决城市化的社会问题,才需要社区建设的。社区建设从其历史使命而论,说到底是为城市化服务的。”1由此,笔者在关注转制社区时把关注点放在了社区建设上。结合以前的生活经历和硕士论文,对比这两个社区,笔者进一步开始思考,这样的转制民族社区在我国城市化中占有不小的比例,那么是否有一些可供借鉴参考的社区建设模式呢?在查阅的文献中,笔者注意到已经有许多有关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和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相关探讨,但对像常营这样的转制民族社区建设进行研究的成果却不多。通过对常营的实地调查,笔者认识到,其很多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有可供其他社区借鉴之处,因此笔者决定继续和拓展硕士阶段的相关研究,将转制民族社区建设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并试图概括出“常营模式”的具体内容,以供其他研究参考借鉴。(二)研究意义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选择和发展趋向,也是目前中国各地正积极推进的一项工程。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征地撤村、村庄合并、村落并入都市等原因,现在在中国的行政版图上,几乎每天都有约70个村落消失。??每一年都有上万的村落在中国行政版图上消失。”2据统计,仅2004年就有7398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3。村落在行政版图上消失后并不是就此从社会中完全消失,还有一个过程,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转制社区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些消失的村落1王青山,刘继同著.中国社区建设模式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29.2[法]H.孟德拉斯著.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郑权.中国社区基本情况调查报告.社区,2005,(6):26.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