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信息统计和登记管理职能,这个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并没有对我国公民的各项福Р利权益进行用户籍制度进行分割;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发展到第二个阶段,也就是Р户籍管理制度越来越脱离其原初意义上的人口信息统计功能,成为限制农民人口Р向城市流动的控制工具。这一阶段的大致时间可以从 1958 年一直到 1978 年;第Р三个阶段则是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演化成为具有利益分配功能的阶段(从 1978 年Р到至今),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公民所享有的医疗、社保、教育等其他福Р利制度的享有越来越与户籍管理制度所挂钩。农村人口难以真正的融入城市,城Р市人口也很难在农村居住,作为农村人口在制度层面要转入城镇落户会面临各方Р面的政策和制度阻力,户籍制度原来越脱离其原初意义上的人口信息统计功能和Р人口信息登记管理职能,成为阻止农村人口享有城市福利权利待遇的工具。Р (二)城乡户籍制度功能的异化Р 从狭义上来看,户籍制度,是一种按户登记人口信息、实现社会和人口治理Р的一项管理制度,任何国家和政府的做法都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中国户籍制度Р是以户口登记与管理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套社会管理制度,包括了人口的登记Р和上报制度、居民户口登记管理以及与户口相关的诸如就业、教育、医疗、社保Р和迁徙等方面的社会管理制度。 7从广义上来讲,中国户籍制度一直承担着(尤Р其是 1978 年后一直到现在)与户口性质和登记地相挂钩的权利界定和利益分配Р功能。户籍制度虽以不同的目的出现,但其一直发挥着它应有的和不应该有的功Р能与作用。应有的作用当然是人口信息登记与管理,不应有的是将户籍作为就业Р以及享受社会福利保障的前提条件并因此而导致的城乡迥异的社会福利权益待Р遇的差别,并最终造成了中国城乡二元分割对立的局面。Р 1.城乡身份不等Р7路益龙:《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1 页。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