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央电大2015年7月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社会学概论(本)_试卷代号1282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于信息传播的迅速和过滤,已经凝聚起来的"气"被不断Р加压,使人们产生了所谓的"概化信念" "概化信念"是人们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归因的共同认Р识,它与事情本身的真相元甚关联,而是对既有的结构性怨恨和相对剥夺感的凝聚、提升和再Р造。在当代社会,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递变得甚为便利和快捷,在既有的结构性怨Р恨基础上可以瞬间形成"概化信念"。而政府的信息公开不够、公布不快,更形成了一个信息的Р落差。(2 分)Р 第四层是次级剌激层。如果说触发事件构成了群体性事件的初级剌激的话,那么,当事者Р或处置者的失当言行则构成了次级剌激,并引爆了已处于高压状态的"气"。有的时候,次级剌Р激源可能不止一个,多个剌激源可以相互叠加。也正是在这个层面,原来具有正当性的道德震Р撼开始转向失去正当性的情绪发挫,群体行动从原来的"事出有因"开始转向"于法无据"。Р (2 分)Р 第五层是情境动员层。由于此时参与的人群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足以使参与者藏身Р在集体的匿名性中,并诉诸于情境动员,来使"气"再次加压。所谓"情境动员"是指在群体性事Р件中跑过场景来完成的行动动员。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或者致力于理性维权的草根行动者Р没有在场,或者他们即使在场,也难以发挥主导的作用。(2 分)Р 第六层是终级剌激层。在极其紧张的最后关头,政府临场处置稍有失当,或者控制不力,Р处置不及时;或者控制过头,滥用警力,都可能引发"气"以大规模骚乱方式的彻底释放。尤其Р对中国这样的威权国家来说,基层政府更倾向于用警力来解决群体性事件,动辄把警察推到解Р决干群矛盾的第一线。结果在很多时候适得其反,彻底激化了矛盾。(2 分)Р 这六层分布的每一层都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随着这些分层逐次推进,发生群Р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加。一旦这六层分布全部完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成为不可Р避免的了。Р 举例分析(3 分〉Р 93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