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爱校等方面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效果会更好。7.优化行为习惯,树立责任意识【案例简介】这一年,于老师接手了一个初中C类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分析,他发现这个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学生缺乏行为规范的养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上课自由散漫、不认真听课、不注意环境卫生等。二是班级缺乏凝聚力和正确舆论导向,正气不足。一些班干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后进生”较多,优秀生很少……这些都让他倍感压力,他觉得,要带好这样的班级,必须从常规抓起,矫正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用真诚和爱心打动他们。为此,他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和措施:(1)明确奋斗目标。于老师认为,对一个班级来说,最好的目标应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而不是那种大得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目标,并且班级目标要分阶段逐步实施。为此,他和学生们共同制定了三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是学《规范》(指《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习惯、重仪容仪表;第二阶段是树立班级正气,培养班级“模范”;第三阶段是搭建平台,通过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转化“后进生”。循序渐进地达到“班级学风转好,学习成绩提高”的班级管理目标。(2)强化责任意识。于老师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树立起班级的主人翁意识,才能把班风建设搞好。为此,他采取了如下做法:一是提倡“班级兴衰,人人有责”。他把班级的每一项工作,如班级纪律、宣传、卫生、体育等,都分别委托给学生负责,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二是主张班里每位学生既是“官”又是“兵”。为使每位学生都有为班级尽义务和锻炼的机会,他吸收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让每位同学都轮流担任班长,撰写班风工作汇报小结。三是开展多种活动,激发主人翁意识。如开展“假如我是班主任”演讲比赛、“我为班级献一策”写作竞赛等主题活动,促使每位学生争做班集体的主人,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