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讲授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我的環保小搭档》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一句环保标语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发出最真实的心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活动环节的科学性,注重知识的由浅入深,注重聆听学生的心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言,从而及时地捕捉到有效的课堂形态,并将其生成有用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在学生写好标语进行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更是要认真聆听学生的汇报,从而不断地捕捉到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重组,进而利用一切有价值的资源,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入学生的心灵。四、巧用课外资源巧用课外资源,并将其内化为教学资源,从而有效深化学生所受到的道德熏陶。品德教育,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出发,再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并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所以,教师要注重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能力。例如,在教学《我的环保小搭档》这一课的最后环节时,教师就可以围绕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深化培养。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实践作业: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文明出行,从我做起。让学生在课后的实际生活中,践行课堂的实际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明白文明习惯、高尚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行为。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促使学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认知和体验中加深对自身和社会的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的提高。教师要引领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各种道德现象,并不断地用心灵去体验,进而促进他们道德核心素养的形成。参考文献: [1]林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7(31). [2]陈小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