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儒家文化与爱国传统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6KB

文档介绍
它很快就被移植到君臣关系中,使之成为君臣之伦的基本规范,即事君以忠。忠的本质是无私的事君,是尽己所能为国为民。在中国古代社会,君不但是指某个个体存在,也含有国家之意。君主常被作为国家的代表与象征。历史是上的改朝换代往往是以君主的存亡为标志的,一君亡则国灭。故而在古代社会,忠君必然涉指国家,爱国而不忠君,是不可想象的,忠君之举大都是利国利民的。其一是忠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反对叛乱与分裂;其二是忠君的尽己规定性,鼓舞仁人志士,揭露时弊,扬善抑恶,维护社会整体与长远的利益;其三是提出了先国后家的意识,自古忠孝两难全,这就体现了国与家的矛盾,而大多有学之士都选择了国放弃了家,还有很多人大义灭亲也体现了先国后家的意思,这些都是忠君报国的必然结果;其四是忠君思想也孕育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为国牺牲的奉献精神,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天下安宁时与奸臣权相的斗争中,二是体现在民族矛盾激烈时,为反抗异族侵略而慷慨捐躯或是在改朝换代时,为旧主而献身。古代中国,历经分分合合的历史振荡,就像《三国演义》开头所写:“天下分就必合,合久必分”,有几经异族入侵的历史沧桑,但依然不断趋向统一与完整,并成为古代世界最为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这其间,“忠君”思想无疑起到了巨大的团结和号召作用。其实,忠君不但有助于国家的统一,也有益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忠君”即意味着要忠于自己的国家,维护国家利益,使得爱国思想深深地植入人们的大脑中。虽然儒家的“忠君”思想有利有弊,但它对中国的爱国传统的形成确实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爱国思想不是从近代开始的,也不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是经历了一代代的传承流传至今的。它从儒家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标准。正因为我们祖辈都接受者爱国教育,我们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冲破各种障碍,中华民族才能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