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Р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Р《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经》,共七经; ?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Р《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Р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Р儒学发展的总结Р从先秦到清代,儒学先后形成四种理论形态:?第一个理论形态是先秦时期的古典儒学。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进一步展开儒家的思想体系。这些儒学的奠基人提出儒学的思想框架,确立基本的理论原则,使儒学初具规模。?第二个理论形态是汉代经学。董仲舒、刘歆、郑玄、孔颖达等经学大师,借助阴阳五行的思维框架和准神学形式,论证儒家的基本原则,形成政治、伦理、宗教三位一体的儒学思想体系,使儒家从一家之言成为主体意识形态。?第三个理论形态是宋明理学。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理学家出入佛老,借鉴佛、道两家的理论思维成果,采取哲学的形式论证儒家的基本原则,形成以三教合流为特征的儒学思想体系。?第四个理论形态就是清代朴学。顾炎武、阎若璩、惠栋、戴震等考据大师,举起“新汉学”的旗帜,力矫宋明理学束书不观、空谈心性之弊,重新诠释儒家经典,重振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