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华传统文化与客家文化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ppt  |  页数:4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游,地大山深。温仲和在《嘉应州志》中写道: “州俗土瘠民贫,山多地少,男子谋生多抱四方之志,而家事多任之妇人。故乡村妇女, 耕田、采樵、缉麻、缝纫、中馈之事,无不为之,絜之于古, 盖女工男工皆兼之矣。”?一方面,客家先民从北方迁到南方,从平原地带入居山区丘陵, 他们虽然远离了动乱与战火,却面临新的生存劣境。因此,他们不得不对原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作某些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由此久之而形成新的风俗习惯,如温仲和在《嘉应州志》中写道: “州俗土瘠民贫,山多地少,男子谋生多抱四方之志, 而家事多任之妇人。故乡村妇女,耕田、采樵、缉麻、缝纫、中馈之事,无不为之,絜之于古,盖女工男工皆兼之矣。”这是与中原地区传统的“男耕女织”很不相同的新的男女分工格局, 由此也就铸就了客家妇女吃苦耐劳,精明强干的优良品格和不缠足、不束胸的健劲气习。又如,赣闽粤山区不宜种麦子磨面粉,客家人就在豆腐里面塞上肉馅做成酿豆腐,形似饺子,这便是北方人吃饺子习俗的一种承传和变异。另一方面,客家大本营地区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为客家文化保存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系个性创造了条件。如客家方言中保留着较多唐宋时期的中原古韵和古汉语词汇,就是一个典型实例。第三,赣闽粤三角地区土著居民的文化给客家文化的形成予重大影响。瑶族”耍歌堂”畲族妇女?从人类发展的通则来看,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影响和融合是双向式的。如前所述,南来汉民在进入客家大本营地区后,以自己优势的文化去融合、征服土著居民,那么,土著居民也势必以自己固有的文化去迎接这种外来文化,双方便在这种不断的撞击中激荡和交融,最终孕育出一种新文化,即客家文化。根据民族学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赣闽粤三角区的土著居民即是古越族的后裔和畲瑶等少数民族。因此,客家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古越族和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强烈影响, 这一点是肯定的,也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