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将“产业结构”这一概念导入了战略分析的过程,弥补了“SWOT分析法”的不足。五力模型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包括: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二、林业经济学理论森林永续经营理论。这一•理论起源于德国,实质是以资产阶级经济学为指南,把森林作为资本,通过集约经营建立理想结构的林分,实行永续作业,提高其生长量、莆积量和木材产量,以增加社会财富,实现高地租收入。20世纪90年代,森林永续经营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所取代。森林多功能理论。这是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美国推行的林业经营理论,该理论强调森林多种效益的一体化经营,强调林业的多样性,以此理论为指导,实施竹业产业化应以发挥竹子多种效益为目标,实施不同的经营模式。林业分工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林业经济学家M.克劳森、R.塞乔博士以及W.海蒂等人开始研究的,提出了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林业经营思想,即一方面主耍通过集约经营、建立工业人工林基地,满足社会对木材及各种林产品的需要;另一方面专门培育一定面积的公益林以满足社会的生态需求。实施竹业产业化需要在理顺公益竹林、商品竹林经营管理体制基础上,针对其效益的不同发挥施以不同模式。新林业理论。是80年代后期由美国的福兰克林教授提出的,该理论以森林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并吸收传统林业屮合理部分,以实现森林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统一为目标,建成不但能永续生产木材和其他林产品、而且也能持久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改善环境等多种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最显著的特点是把所有森林资源视为一个不可侵害的整体,不但£090也文■强调木材生产,而且极为垂视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实施竹业产业化也必须遵循这一理论,把生产和保护融为一体,以真正满足社会对竹产品的需要和对改变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