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要找准数量间的对应关系及所求的问题。根据笔者的多年经验,首先画代表“标准量”的线段,然后再画“比较量”的线段,这样绘制学生更容易掌握。(1)凡是位于关键词“是”、“比”、“相当于”后面的量,就是“标准量”;(2)时间较长的。如“原计划和实际中”的“原计划”、“去年和今年中”的“去年”就是“标准量”。二年级学习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数学问题时,教学是个难点,难在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判断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可以一目了然,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就十分到位。如桃树有33棵,比柳树(同样多)少17棵,柳树有多少棵??棵33棵少17棵厂V、11?1柳树:桃树:在作“比较量”桃树的线段图时,要让学生画与“标准量”柳树“同样多”再少17棵。如果先画“比较量”桃树的线段的话,难度就会加大,二年级的学生就难于完成。对于分数应用题,如果分率的分母较小时,必须在线段图中标识平均分的份数;分母较大时,则只需标明分率大小即可。分率统一写在线段图的上方,具体数量统一写在线段图的下方,这样便于区分具体数量和分率,也便于观察量率是1idngduo否对应。求“标准量”(单位“1”或“量度单位”)用除法,求“比较量”用乘法。即:标准量二比较量一对应分率;比较量二标准量X对应分率。(教师用“整体”和“部分”来说表达“标准量”和“比较量”是不够严密的。因为有的分率大于单位“1”)注意:每类绘图方式不是在单独反映某一内容,要和其它内容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可以根据公式解答。总而言之,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自己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不再害怕解决问题,从对解决问题的“害怕”转变到“喜欢”。“我画因我需”。让我们借着画图这座美丽的“桥”,使所有的孩了都感受解决问题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