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对话》栏目分析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44KB

文档介绍
81道工序,从节目的策划、资讯的准备后完成片播出,其中要经历的81道程序都被明确地分列出来,每道工序责任到人,甚至连嘉宾喝水的茶杯该由谁来洗都明确有人负责,所以节目始终进行得有条不紊。或许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组合和这样的管理,才使这档节目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3)、团队建设:首任制片人王利芬借鉴嘉宾柳传志“建班子、带队伍、定战略”的思路,为《对话》的创作班子请来电视界企业界的名师,为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4)借用“外脑”:重视咨询策划。它拥有强大的策划班子,在《对话》的策划库里,有几十个人,被称为常委级的核心策划有八九人,其中有北京广播学院的传播系主任苗棣、央视电视研究所的王璞、《东方时空》创始人之一的关秀、央视社教部西部频道总监童宁、《工人日报》的周刊副主编石述思等,都是在各自的领域里颇有建树、思维活跃的人;其他还包括二十多个非常热心的参与者,他们大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有大学教授、影视制作人等,他们都是不定期地参与到节目中来,不断地给节目带来新的思维。?5)、嘉宾模式:客座(主)嘉宾+次嘉宾群的模式。这里有必要加以详细解释一下。客座嘉宾是本期对话的焦点,与话题连接紧密,且经常安排两个观点有明显差异来自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场上他们各抒己见,激烈交锋,使节目真正实现强对流。除此之外,《对话》的特点是在观众席首排安置若干个次嘉宾,他们一般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报社记者、相关产业的企业家。当两个嘉宾的碰撞太激烈时,他们可以在更加冷静的角度做一针见血的评析,可以客观地说出两种观点、两类模式的异同。提问机智专业、分析深刻、建议直击要害,是不可或缺的亮点。此嘉宾一般由主持人根据场上形势变化指定回答。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交流的激烈度,又在峰回路转处把这种交锋引向正途,提升了质量。?以上就是我所总结的今天的《对话》能如此成功的部分原因,相信今后的《对话》栏目会越办越好。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