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令孩子满意的答案,随意地回答“不知道”、“你再想想”等,孩子的求知欲,那股对学习的冲动便会慢慢消退。Р因此,即使学生真的问到一个我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时,我会及时和学生一起查资料,尽快解决,让他在这个求知的过程中得到快感,并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Р孩子的学习动力蓄势待发,缺的仅仅是老师扣动“冲动”扳机的一个动作、一个瞬间。我们要做的是,不过是发现他们的兴趣点,贴合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Р寻找“远离”的归属Р“孩子逐渐‘远离’。这就是事实上发生的事情。”书中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孩子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会逐渐远离,最终找到自己的归属。然而“远离”之路充满艰辛与诱惑,如吸烟酗酒,或者手机不离手,这些都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幸运的是,他们并非孤单,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可以与家长携手,共同合作,引导孩子在路上跨过羁绊,大步向前。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家长会上提出的“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手机”的家校合作议题,家长们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对于“被没收的手机代管到高三”这条规定,他们都啧啧称赞。会后,有家长跟我进一步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摆脱手机的困扰,他们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有的甚至带着孩子一起讨论,得到孩子的认同。Р面对艰辛与诱惑,孩子未必会意识到危险在靠近,或者他们意识到了,却无法找到安全的依靠。这就需要我做出正确的引导,谈心也好,班会课也好,或是写信也好。孩子终归要长大,只要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定会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归属。Р感谢《读懂孩子》这本书,让我停下脚步静静思考,思考我的学生心理与行为,我的班主任工作,还有我的科任工作等等。思绪万千,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慢慢整理后,我回顾了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这些珍贵的经验会一直指导我往后的工作,适当调整,重新上路!与我的学生,我的孩子,倾注我的心血、挥洒我的汗水,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