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0KB

文档介绍
纯器乐曲谱就有16大套有谱有词的“指套”为36套至50套散曲多达2000多首。南音分四个“管门”108个“滚门”保存了唐燕乐�6�7双调�6�8�6�7越调�6�8�6�7背双�6�8的调名和唐教坊的�6�7拂霓裳�6�8�6�7杜韦娘�6�8�6�7玉树后庭花�6�8等曲牌是一个容纳丰富古代音乐作品和音乐信息的宝库。三、覆盖面广。民族音乐都有它的地域性往往囿于一地而终老。而南音却随着历代泉州人的足迹从刺桐城走向闽南各地进而跨越海洋走向港、澳、台南洋群岛形成一个约有Р5000万闽南人口的南音文化圈。自1977年以来先后举办十五届国际南音大会唱泉州独办8次充分显示了南音文化圈的活力与生机。四、悠长缓慢。南音自宫廷、教坊和贵族之家逐步流向民间在与民 10 间音乐结合之后其悠长缓慢的特色依然存在。有人认为是反映了农耕时代的悠闲自得也有人认为这是它致命的缺点断言“老听众没了南音就会消亡”。但正是那些悠长缓慢的大撩曲却顽强地存活在弦友的心中大量的曲谱牢记在弦友的脑海中。当今海内外弦友常唱的旋律舒缓缠绵的《三更鼓》四空管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66年重编刊刻的《荔镜记》大撩曲七撩拍即一小节16拍《月照芙蓉》从新发现的明代刊本上可以证明它至少传唱了四百多年。至于纯器乐曲的大谱《四时景》、《梅花操》、《百鸟归巢》和《阳关三叠》及三套佛曲《金钱经》等其节奏都是舒缓的。五、艺术之美。泉州南音使用的四件传统丝竹乐器和一些小打击乐器简陋古朴但奏起“谱”器乐曲和唱起“曲”来那古远优雅的旋律却令人难以忘怀。而歌唱者严守以泉腔闽南语或称泉州方言“照古音”咬字吐音做韵的歌声正是在中原早已消失的“河洛语”与古乐相融合的遗存。主要价值一、南音的幸存证明中国古老的音乐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以其大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法延续着汉唐以来中国音乐的血脉。南音以其悠久的音乐历史和多元的文化特征被音乐学界认为是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