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特别是多数人的就业和终生学习需要。当前,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步伐已经放缓,而许多地方扩建普通高中的热情仍然不减。面对高考升学率下降以及未来持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我们该给社会一些理智的引导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老百姓对教育迫切需要的是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打好基础,然后到高中阶段学习,将来要么考上大学,要么学得一技之长,以便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他们的这个愿望实现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据XX年5月23日《中国青年报》的青年就业状况调查,目前我国60%的青年平均月收入在600~1500元之间,30%的人平均月收入在600元以下,仅有超过10%的人月均收入在1500元以上;超过半数的就业青年没有任何福利待遇,大部分青年就业无保障,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低;85%的青年认为培训对就业和创业都有较大帮助。遗憾的是,超过半数的青年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Р 人人上大学,既无可能,更无需要。放大现阶段教育中所谓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鼓励青少年和社会去追求高学历,进而做白领和官员的精英化价值取向,对国家、青少年没有多少好处。面对现实,教育,特别是中等教育,既要满足部分有升学愿望和条件家庭的需要,更有责任和义务来满足大多数希望直接就业人群的愿望,为他们寻找一条教育途径。应当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到义务教育阶段上来,千方百计解决这一阶段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扎实“普九”、真正“控辍”,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想方设法满足那些无法继续升学的学生的要求,解决被忽视的大多数所谓学业失败者的就业和再教育问题。校舍条件即便比城市差一些,也比失学要好得多,也比超越农民承受力的优质教育要好得多。说到底,只有解决好办什么样的教育和着眼于多数人还是少数人这个根本性问题,才算抓住了教育难题的“牛鼻子”,才能真正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