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明显加强,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Р五是扶贫工作取得显著实效。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缓解。2000—2010年,8个民族省区的贫困人口从3144.1万人减少到103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3.01%下降到7%。少数民族重点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219元增加到2010年的3131元,不考虑物价影响,年均递增12.5%。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Р六是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9年,我国少数民族干部已达290多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3倍多。全国公务员队伍中,少数民族占9.6%,其中县处级以上的少数民族干部占同级干部总数的7.7%。为加快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步伐,从1984年起,我国先后在一些大中城市举办内地西藏班、新疆班,2003年起,又在乌鲁木齐等新疆8个城市开办区内初中班。我国还从2006年开始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专门在民族地区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培养。国家还从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相对发达省市选派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到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锻炼。Р根本的保障Р我们党始终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整的民族政策体系。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