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关于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及完善相关财政支持政策的建议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1KB

文档介绍
对于特别贫困的群体,国家还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托底”制度,退耕还林政策的生计保障功能大幅度减弱。Р (三)市场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并提高收入水平,降低了对退耕还林补助的依赖性。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初期,我国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耕地上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偏小。十多年后的今天,市场机制使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也使农民收入结构更趋多元化,外出打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2007年以来,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其中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25%,对退耕农户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5%。相应地,退耕还林补助在农民收入结构中的比重不断降低。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2004年退耕Р农民所得补助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2.6%,到2012年这一比重下降到2.5%。Р 四、调整退耕还林政策的建议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多次提出相关要求。近几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反复提出重启退耕还林的建议提案。2008年以来,一些省(区、市)先后17次以省级人民政府的名义,恳请国务院新增退耕地还林任务超过7000万亩。2012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第217次常务会议明确,将适当安排“十二五”时期重点生态脆弱地区的退耕还林任务。Р 据初步统计,全国尚有25度以上坡耕地8200万亩(含水土流失严重的梯田1500万亩)和严重沙化耕地7300万亩,其中急需退耕还林的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8000万亩。这些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粮食产量十分有限,即使按照丰产年份平均每亩200斤计算,8000万亩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粮食产量仅占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6%。更何况,近些年来随着外出务工农民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十分明显,很多坡耕地实际上处于撂荒状态。可见,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退耕还林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甚微。因此,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条件成熟、空间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