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生。学校中实施的课程,既应体现国家的意志,又应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地方和学校的不同状况。因此,学校中实施的课程应该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新体系。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和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推动教学改革,进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达此目的,教学就成为关键环节。分析课程与教学的辩证关系,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课程一一教学”的单向思维模式,明确教学对课程能动的建设与开发意义。教学对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动性首先是从课堂开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旨在增强课程功能的开发活动。任何课程都必须是教师理解了的课程,否则课程的意义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次上。教师可以发掘出课程的许多功能,但也可能使课程本来的目的变得面目全非。这就要看教师对课程进行解读的能力和程度了,新课程需要教师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与操作,教师可以在新课程功能开发中大有作为。教学对课程的开发还可以通过校本课程实现,立足于学校的独特情况,发挥本身的资源优势,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总之,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求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已经不限于“忠实取向”,而要倡导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这是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内容和调整等方面所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材料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所期望我们要做的。(字数:4601)【参考文献】1、?《走进新课程》2、?《《心理学》一一章光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