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足,以便于读者在此基础上开展自己的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把这些理论框架集中在一起后,我们发现,各理论发展其内部逻辑一致性的努力导致了彼此之间极大的矛盾。它们分别从各不相同的个体模型出发,演绎出各自的理论模型,然后对相似问题做出了差别极大的解释。这些理论究竟是都符合实际,还是都不符合,抑或每个理论都只与实际中的一部分相符?显然我们面对的是第三种情况,要想更好地解释现实,我们就必须融合各理论中正确的部分。但这样做所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解决不同的个体模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要完善这样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我们就不能单纯地在一个假想的模型上进行逻辑推演,而要深入实际,根据与理论相悖的事实对个体模型进行修改,形成能容纳不同理论的框架,并不断用事实去检验它,修正它。。该书另一大贡献在于作者为建构政策科学的理论体系所提出的指导方针。因此,该书作者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发展理论体系,而并非单一的理论,评价一个框架合理与否也就要看它能否符合这一发展目标,而这才是阶段启发框架被抛弃的真正原因。萨巴蒂尔等人详细界定了框架、理论、模型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发展合理的理论体系的途径。作者认为框架通过规定变量、分析单位、分析层次和研究范围,为研究同类现象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做出关于个体模型和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可证伪的假设,即形成理论;而把变量安排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一组有限的参数和变量做出更精确的假设,以验证特定的理论部分时,就形成了模型;从框架出发,通过经验归纳,增加、精简、修改或完善假设,再由逻辑推演出模型以待检验,这样一个不断扩散的过程就形成了理论体系。(但是,该书定义的“框架”还未具备“研究纲领”的“硬核”所应具备的特征,这至少需要对上述个体模型及理性发生作用的环境加以更详细的定义;从框架到模型的扩散过程也只应是建构理论体系的过渡阶段,而最终目标仍是形成较成熟的“研究纲领”。)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