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金匮要略习题及答案》第8章奔豚气病脉证治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43KB

文档介绍
,方中重用茯苓利水宁心,大枣培土制水,养心宁神。四药合用,水饮得利,心阳得复,心神得宁,冲逆得防。本方煎煮时要注意先煮茯苓,能提高利水之效。原书谓方用“甘澜水”煮,其意有待进一步研讨。35、阳虚饮动欲作奔豚发病有两个前提,即阳虚与水饮。素有水饮不一定会发生奔豚气病,只有在阳气一伤再伤,出现心阳虚的条件下,水饮才能内动而发生奔豚的可能。结合阳虚而无水饮,寒气也可上逆(可桂枝加桂汤证),可知阳虚是奔豚发作的主要因素,而素有水饮仅仅是次要因素,但一旦水饮内动而出现欲作奔豚之势,此时水饮不去则其病难已,故应以通阳制水为法,方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36、桂枝加桂汤证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均有出现,且原文大同小异。《金匮要略》桂枝加桂汤证条文为“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伤寒论》桂枝加桂汤证见于第121条,与《金匮要略》比较,原方“发汗后”三字,“小腹”作“少腹”,“上至心”作“上冲心者”,“主之”作“更加桂二两也”。《金匮要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为“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见于第65条,与《金匮要略》比较,原文“脐下悸”前有“其人”两字,余皆相同。两树中均出现两方证,其意义在于:《伤寒论》中两方证是作为太阳病误汗后的两种变证而编入,《金匮要略》中两方证是作为奔豚气病的两种证型而设,意在与奔豚汤相鉴别,并使奔豚气病辨证论治更加全面完整。37、提示:桂枝加桂汤证的桂,是指桂枝或肉桂,根据病机、症状等临床实际情况不同而定。38、提示:奔豚气病与现代医学的神经症状较相似,可以从临床应用方面加以说明。六、病案分析题39、提示:属于肝郁化热奔豚,拟用奔豚汤加减治疗。40、提示:属于阳虚饮动欲作奔豚,拟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