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空间是否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对磁针产生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特殊物质呢,带着这样的疑惑,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探寻过程,看看谁先发现其中的奥秘。当学生找出桌面下附着的磁体,就有了揭开谜底的兴奋,同时也理解了磁体周围空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它能对磁针产生作用,我们把这种特殊物质称为——“磁场”。没有灌输,没有提示,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思考,在活动中“发现”了磁场,最终在自己的头脑中逐渐建立起科学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日渐提升。地理:掌中的“世界气候”郁健以地理课本《世界气候》教学实践为例,本节知识的难点集中于学生对于世界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分布的掌握,以及对主要动物、植物的认识。在课堂设计中,振华中学利用泛在学习的理念,开发和设计了一个APP应用软件“世界气候小游戏”来实现难点突破。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探究一个主题,即对应一种气候类型。学生打开“世界气候小游戏”,点击不同图标,显示对应气候类型,如“丛林探险”主题,对应于热带雨林气候。然后,学生拖动感兴趣的图片,观察各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图片以及当地动物、植物的照片资料。课堂中,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自主归纳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向同学们进行汇报展示。学习向课后延伸,在APP软件设计时,适当留白,引导学生自主开发和完善内容。学生通过调动自身知识储备、课本知识、互联网搜索引擎等资源,推测适合于当地的气候环境的动、植物或人类文化景观,用绘图笔、添加照片等形式,进一步完善软件设计素材。课后研究性课堂中,学生既可以根据素材完善程度,总结其自主学习的主题,丰富其对于某一种气候类型的认识。同时,利用软件共享特性,实现全部气候类型的开发互联,进一步形成一套属于学生和班级的学习软件,形成互助学习。对学生而言,除软件提供的资源外,还形成了一套自己发现、整理的资源库,这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