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观察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60KB

文档介绍
患者的骨折类型按AO/ASIF进行分类,B2型30例,B3型34例,C1型24例,C2型22例,C3型30例,左侧骨折45例,右侧骨折45例,两侧骨折50例。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每组40例。上述所选患者的临床症状、螺旋三维CT、X线片等辅助检查结果均符合橈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和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1・2方法外固定支架组:臂丛麻醉,以45°在骨折断端处钻入固定针,先行复位,待检查结束后上外固定支架。对于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者,可在X线机透视下行克氏针复位与固定。术后2d开始进行手指功能恢复锻炼,4〜6w拆除外固定器,进行腕关节功能恢复锻炼[3]。内固定组:臂丛麻醉,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掌侧入路或背侧入路,先行复位后采用克氏针定位,检查骨折缺损情况后,用斜T型LCP接骨板最后固定。一般术后2d内进行指关节屈伸活动锻炼。骨折严重者术后拍片复查恢复情况,6〜10w进行恢复功能锻炼[3]。1.3疗效评价采用Gartland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从残余畸形、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并发症等4方面进行评价:优0〜2分,良3〜8分,可9〜20分,差>20分。采用Lidstrom分级进行解剖评价,从I级至III级分别为轻度畸形、中度畸形、严重畸形⑷。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临床研究收集的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采用x2检验,以P0.05),结果见表1。针对不同AO分型的骨折,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不同。治疗B型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优良率(100%)优于外固定支架(83.3%)(P0.05)。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骨折的效果是不同的,对于不同AO分型的骨折,治疗B型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优良率(100%)高于外固定支架(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