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试论宋代教育发展的“平民化”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80KB

文档介绍
有学籍的旁听生。嘉祐(1056-1063)初年大儒胡煖在太学讲《易》,“常有外来听者,多或至千数人”;孙复在太学讲《春秋》,“来者莫知其数。堂上不容,然后谢之,立户外者甚众”。㈤]到宋徽宗崇宁元年(H02),鉴于太学生员爆满,朝廷乂在城南专门建立了太学预科班——辟雍。最多时辟雍生员也达数千。此外,还有一些学生是跟随自己的老师进京学习的。例如洛阳人种放(956-1016)曾在终南山一带隐居讲学,咸平五年(1002)应召后,被授予左司谏,直昭文馆。种放时常往返于朝廷与山林之间,“每至京师,秦雍生徒多就而受业”[60]。(作者简介:周宝荣(1964-),男,河南灵宝人,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编审、博士。)参考文献:[①]据邹重华统计,《宋史》中分别在《邵亢传》、《文天祥传》、《范镇传》和《赵良淳传》4处出现“乡先生”,在宋人文集小则频繁出现。南宋名相虞允文的后代虞集入元后追记故乡四川的教育,对“乡先生”有较多笔墨。详见邹重华:《“乡先生”?个被忽视的宋代私学教育特色》,载邹重华、粟品孝主编《宋代四川家族与学术论集》,四川大学岀版社,2005年9月,第359-392之361、364页。[1]?苏轼:《东坡全集》卷八《答任师中家汉公》。[2]?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一一《学校•宗学》。[3]?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一《学校二•太学》。[4]《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陈师道:《后山谈从》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o洪迈:《夷坚志补》卷二《吴任钧》。范成大:《吴郡志》卷四《学校》,引朱长文记。陈傅良:《止斋集》卷三五。郑樵:《通志》卷二五。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四Z—二,《锁厅》;一四z-五至一六,《发解》。王闢《涌水燕谈录》卷三。[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三至三九《梦字》。洪边:《夷坚丁志》卷六《叶徳孚》。洪迈:《夷坚丁志》卷一六《黄安道》。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