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利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至此,相信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第一能感受到循环可以给化学学习增添不少趣味,给认识不同物质的相互联系提供便利,这为后面学习涉及多个化学反应的计算提供良好的帮助。第二能认识到通过控制循环中某物质的量,可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第三能感受到“同一物质的循环中,有小循环,也有大循环”,认识到了循环的复杂性。另外,我还告知学生除碳循环外,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其它循环。正是这些循环,把生活中的许多不同物质联系在了一起,某种程度上讲,地球上的大部分物质都是“变化中的永恒”,看似在循环的某个点消失了,却又能在循环的另一个点出现。而这正是“循环”魅力的集中体现。4.作业设计最后的作业是开放性的,学生通过自己对“碳循环”的理解,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其它循环,在寻找中体验和收获“循环”所带来的快乐。5.板书设计结合“循环”的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画六个圆”给学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物质中的碳元素用着重号加以标注,以深化学生对“循环”的理解。6.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本节课的设计特点在于对“碳循环史料”教育价值的挖掘。从认识碳的生物循环、地球化学循环到认识总碳循环,再到碳循环的运用,我在关注史料所包含的知识主线的同时,更多关注的是利用史料学习的能力主线。对于教学效果,我关注的是如何有效推进学生的理性思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碳循环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关注的是教材内容、化学史料与个性经验怎样有机结合,才能既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又能体现教师自身的特点。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隐性获取方式也是我思考的问题之一。就学生收获而言,学生通过认识碳循环,感受了“循环”的趣味性和复杂性;通过运用碳循环,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这些恰恰是“碳循环”魅力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是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