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要支柱之一,自强不息也是我们世世代代所崇尚的品格。这方面,古代的人们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讲述的是孟子心中的坚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道出了荀子心中的行事准则;“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讲的是持之以恒的重要品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说的是王安石对于世间万物的哲学理解。Р 五、教育学生具有豁达的宽容胸襟Р 要实现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拥有豁达的胸襟是至关重要的。当下接受教育的高中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乃至社会给予他们太多的关爱,使这些孩子普遍缺乏宽容的意识。Р 古人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厚人薄己的处世态度。这种宽容精神在入选的文言文篇目中也多有体现,如《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出身低微的蔺相如因为屡次立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而作为赵国的老将廉颇不堪忍受这种局面,于是扬言“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面对他人的羞辱,“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表现出极大的宽容,正是由于相如豁达的宽容胸怀使廉颇自感羞愧。Р 我们教育的对象正是处在人生关键期的高中生,此时的他们正是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从事语文学科的教育者就应充分重视,善于从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去挖掘传统的人文精神,以此来不断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在教师有意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穿过时空,和古人进行心灵对话,从而使学生在潜意识下,对文言作品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的品格产生钦佩与敬仰,慢慢地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于是,在时间的积淀过程中,学生就在文言文的人文精神的熏陶之下逐步地构建起自己的美好人生,这种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是不容小视的。Р 参考文献: Р 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