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体规划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91KB

文档介绍
示实物,接着用数表示符号,最后用算式表示图的含义。又例如:课堂上的教学情境,是从动态情境到静态情境,最后是去情景化。《加法的初步认识》的例1中首先是动态情境:小丑将左手和右手的气球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合并;然后是静态情境:盘子里放了5个梨子图,观察盘子的左边右边各有几个梨子,将他们合起来;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后面练习中的“看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算式的意识”就体现了去情境化。学习能力要求上要体现递进。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很多能力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髙。很多时候老师要示范,让学生模仿,例如数字的规范书写,数学语言简洁的表达等等。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观察数学信息,用数学语言简洁表达等方面也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从引导到放手,学生从自由表达到模仿规范表达,学生的能力在逐步提髙。例如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对于图意的说法经历这样几个阶段:1、要让学生自主、充分地表达图意。(分句说,引导学生观察,把看到的说出来),2、接着要让学生完整地说(重点放在观察的顺序:开始发生了什么?小丑现在有几个气球?鼓励学生完整连贯地表达图意)。3、要学生简化表达,起到建模的作用。在《减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观察减法图意时,可以表达如下:从()个里面去掉了()个,还剩()个,用减法计算时()减(?)等于()o五、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的课时安排与课时教学重点加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1课时)减法的初步认识(1课时)减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1课时)0的初步认识和加减法(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六、项目开发组人员名单项目主持人:中山市实验小学徐铭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山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肖森项目组成员:中山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苏欣中山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姚巧平中山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潘锦嫦中山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梁倩中山市西区中心小学梁执英中山市西区中心小学黄嘉敏中山市西区中心小学钟爱琼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