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五大核心工具的理解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37KB

文档介绍
训斥或农扬强得多。所以我觉得学好五人工具对工作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益处,作为企业,五大手册是辅助工具,也是提升企业的有效工具,但现实太骨感,1=1前国内摩托车企业耍贯彻执行有相当难度,首先它对企业的人员素质、设备硬件要求就比较高,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人是最重要的,很多企业的很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职责都理解不透彻,质量意识淡薄,更不说方法,而TS是需要全员参与,AP0P就很难认真走下去。SPC、MSA对设备、工装、检具的要求也比较高,而绝大多数企业都不会放弃自己的设备。还有供应商,有能力要求供应商同步进行吗。还有市场和客户,提供一套完整的APQP到提交PPAPZ前起码需要做半年,而往往现在的市场或客户不会给你那么长的时间。质量作为永恒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也在不断的发展,lit界质量管理发展过程人致有:20壯纪初的质量检验阶段,二战时期的统计控制阶段,六十年代的全面质量管理,70年代质量管理国际化。而我国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推行是70年代末才开始,起步较晚,78年从H本和西方国家引进全面质量管理,80年代国营企业曾大规模组织了质量培训,广泛开展了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质量月”“质量万里行”等活动,但大多流于形式,对企业的管理和质量提升没起多人作用。90年代开始实施IS09000质量认证,门槛较低,认证机构就上百家,发证上万张,经历过的人都清楚,表而的东西太多,内审外审都是被动的敷衍应付,只是提升了企业外部形象,对企业的内在影响并不人。所以目前以国际化较高的标准來要求国内人多企业还是有困难的,如果完全照搬,效果不好,也不现实,我觉得我们有些企业不如补些课,采用一些我们没用过而人家用过几十年的好方法,比如统计质量控制等。若要适用,需取其形,观其髓;用其适用之精华,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导入不同的步骤,以上仅个人看法,不妥之处望人家指正或探讨。2013-3-29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