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通用版)一年级心理健康全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我要学本领教案 鄂教版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781KB

文档介绍
成功感,教师应注意:首先,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其次,任务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再次,任务应由易到难呈现,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但成功体验的获得最终必须依赖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先决条件。  2.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适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作业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作业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作业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作业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反馈信息对学习动机存在影响,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度的奖惩能激发学习动机,表扬与奖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4)正确指导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表现进行归因。参考文献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