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中,地轴始终向北倾斜,阳光对不同地域照射产生变化,产生气温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2、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资料进行分析设计模拟实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活动并做出自己的分析,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归纳概括能力。3、学生能在研究地球、宇宙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长时间的观测活动和各种研究资料的积累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教学过程】一、回顾所学内容,根据已有知识进一步提出研究四季成因的问题。此环节所要达到的目的:提出问题,引起对四季成因进一步研究的兴趣。1、做模拟公转的活动。2、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远近无关”。二、借助古人研究的方法,进行模拟实验。此环节所要达到的目的:初步体验四季形成的过程。1、分析古人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四季的形成提供线索。2、借助古人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3、学生模拟地球公转,观察、记录竿高影长的变化,发现规律,确定四季在轨道中的位置。三、深入分析影长变化与阳光照射的关系。此环节所要达到的目的:发现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在公转过程中地球向北倾斜并保持不变,造成了地球表面被阳光直射和斜射。站到公转轨道的外面,想一想,竿高影长形成这样有规律变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现有的发现,总结四季形成的原因。四、推测南半球四季的变化此环节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四季的形成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1、预测——我们一直在关注北半球,南半球的情况又是怎样呢?2、推测——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3、验证——登陆中国气象局网站,查阅近几天各地气温数据。附:【前课教学环节】学生对四季形成的初始想法。学生了解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昼夜、一年与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以及极昼极夜与地轴倾斜的关系。对四季有规律的周期变化和公转与四季的形成的密切关系达成共识,在研究讨论中学生发现了“四季与地球和太阳的远近有关”,这个想法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准备寻找一个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