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农业产业的内部发展,从而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城乡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充分整合。 4.建立现代农业。将过去传统的分散式农业经营转变为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依据当前新的土地制度,引导企业进入农业,鼓励其承包经营土地,培养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的发展。建立特色农业,引导农民广泛使用农业机械,并对使用农业机械的农户进行补助和奖励,建设新农村。 5.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农村基本公共产品关系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在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上,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加大在农村的经费支出。增加农村基本建设资金;农村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村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建立统一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首先,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义务教育问题,在城乡教育领域建立统一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标准。其次,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将地方财政新增加的卫生投入绝大部分投入农村。建立农民“参合”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参合”积极性。再次,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保资金实施专项转移支付,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根据本地生活水准调整农村低保标准。最后,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的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参考文献: 1.赵强社.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刘吉英.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刊.2008(12) 3.何春红.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经验[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5(2) 4.吴杨.基于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管理学报,2012(3) 5.许仙苗.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选择[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