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对西方临摹教学的一点认识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7KB

文档介绍
临摹,显示其适用性。 19世纪,随着学校美术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采用学院教育美术教育科学性的经验,缺乏艺术性的认识,引起许多艺术家反对,朗格批评这种教育是“用耳朵学习的教育”。1871年,俄国普通学校全部废除临摹教学法,普遍开始以写生画法为基础的美术教学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工具论与本质论的重要影响。工具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美术教育家里德(H•Read)和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V•Lowenfeld)指出美术教育应当作为儿童自然发展的工具,美术的根本目的是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本性,重视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建立以儿童自由创作、自然发展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本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E•W•Eisner)和古力(W•D•Greer)倡导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教育的结果;严格的课程设计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对美术教学效果要尽力进行评价。本质论的实质就是建立以课程体系为根本的教育理念。两大理论对于普通学校美术教育,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影响近百年,可见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已脱离了学院教育的模式,转而探索适合其自身的教育模式,在两大理论的指导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法早已不是单纯的临摹教学,而是以绘画创作、动手实践、户外结合的形式,纷繁多样,异彩纷呈。总之,传统的临摹教学法在今天仍然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在儿童艺术教学中同样适用。但是临摹教学应用在中小学初级美术教育中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而非最终结果,临摹教学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临摹做出客观的认识与评价,有助于解决儿童临摹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值得重视的方法之一。参考文献: [1]潘晴.临摹在欧洲绘画史中的演变.美术观察. [2]叶锋.外国美术教育史教程.广西美术出版社. [3]许雅娟.欧洲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探究.OntheEuropeanApprenticeshipSystemofFineArtsEducation.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