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给参与活动的师生提供几个参考主题。后来,在萍乡市教研室、芦溪县教研室的建议与指导下,我们课题组又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对这套教材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在修改后的校本教材虽然同样是从这四个内容范畴出示活动主题,但现在第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突出了年级特点,三四年级每个内容有五个版块:“生活浪花”、“合作平台”、“实践空间”、“成果展示”和“五彩缤纷”五六年级仍然保留八个版块:“生活浪花”、“合作平台”、“实践空间”、“成果交流”、“体验创作”、“我的收获”、“望远镜”和“主题库”。具体内容方面,三四年级偏重体现“人与自然”,五六年级则偏重于体现“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修改后的教材第二个特点就是在数量方面更充实了。每册教材都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这四个内容范畴出示两个主题活动教材,内容是原来的两倍。整个教材,虽较简洁,但也图文并茂,极具地区性与趣味性,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这套校本教材,也有力加强了各种乡土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间的整合。初步建构了本校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模式在课题组的反复努力与实践中,我们建构了与我校实际相符的综合实践“五环活动”模式。结合我们所编排的校本教材特点,我们每个主题大约用3——4个课时完成,具体来说:按这一模式,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课内)本阶段主要任务:1、情境引入,初步感受。2、明确活动任务。3、小组自主分工并制定小组活动方案。第二阶段:资料搜集阶段(课外)因为本课程每周一节,所以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用一周的时间来完成这一任务,本阶段学生主要在课外进行,其间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搜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对资料的整理给予相应指导。第三阶段:交流研讨阶段(课内)这时又回到了课堂里面,展示交流各小组拭目以待调查搜集资料,并结合活动目的进行研讨分析,形成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