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做了有效的铺垫。(三)、探索新知计算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由乘法的意义知道应该列示为:4×4=16,5×4=20,9×4=36,或者10×4=40=,怎样计算呢?这样就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在这个环节,我打算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肯定会有同学解答不出来,所以我决定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有思路的同学,在小组里介绍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帮助了差生,又让优等生感到成就感,能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然后再全班交流,有的用10个4相加,有的用4个10相加,还有的会想到9个4是36再加1个4就是10个4了,是40,聪明的同学会想到1个十乘4等于4个十是40,学生面对这么多方法,适时的提出一个问题,哪种方法好呢?他们自然的会进行比较、讨论、分析,每进行一次比较就是一次思维的突破,就是一次提高,所以我不急着归纳出哪种方法简便,把问题带到后面的学习中,接着我设计了一些乘法计算题,发给学生纸条,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答案,然后在小组内把这些算式分类,标准不一样可能学生会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一个因数相同的这一种分类,进行观察,像这样的算式,如:2×3=20×3=200×3=2000×3=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出课题,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通过这种分类,学生对这样的算式会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体现了分类和化归的数学思想。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那种方法,如果学生用前三种方法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如20×3,20个3相加,或者是3个20相加,都很麻烦,从而让学生自然的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 6×9=60×9=600×9=6000×9= 4×5=40×5=400×5=4000×5= 学生通过比较,教师加以归纳,也就是把题目先看成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有几个零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零。在探索方法的这一环节,完全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所以方法会比较深刻。口算练习巩固,同时汇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