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加快牲畜周转。通过推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生产模式,以及饲草料地建设,满足4.2万头(/只)牲畜冷季舍饲圈养饲草需求,使近1万hm2冬牧场及春秋场实现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 3.3畜牧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新源县的草原畜牧业发展将立足牧区资源和产业优势,应大力开展科学放牧、人工种草、舍饲圈养等技术措施,实现草原畜牧业向“冷季舍?、暖季放牧”的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整合生产资源,转移富余劳动力,为草原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以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牧民增收、牧业增效的目标。参考文献: [1]方燕,张昕竹.机制设计理论综述[J].当代财经,2012(7):119-129. [2]贾幼陵.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和草原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J].中国草地学报,2011,33(2):1-5. [3]侯向阳,纪磊,王珍.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NPP碳积累对不同降雨年份和利用方式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4,34(21):6256-6264. [4]宗禾.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牧民增收[N].中国财经报,2010-10-16(B). [5]刘加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必须抓好几项关键性工作[J].中国畜牧业,2010(23):13-15. [6]钱军.八省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J].中国畜牧业,2011(8):30-31. [7]杨波,南志标,唐增.我国草地生态补偿对农牧户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5,32(11):1920-1927. [8]柴晓兰,王志军.浅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J].新源县畜牧业,2011(4):14-16. [9]侯向阳.我国草牧业发展理论及科技支撑重点[J].草业科学,2015,32(5):823-827. [10]李艳波,李文军.草畜平衡制度为何难以实现"草畜平衡[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12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