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呼伦贝尔市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7KB

文档介绍
;同时每年有近0.8亿元的后续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增加家庭经营收入;用近1.2亿元的生态移民资金对生态脆弱区内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牧户进行转移安置,既减轻了草场承载压力,恢复草原生态,又改善了贫困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让贫困牧民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六)积极推动牧区牲畜到农区转场放牧近两年来,呼伦贝尔市连续大旱,天然打贮草量减少,草畜平衡区放牧压力较大。为切实保护草原,维护好草畜平衡,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6亿元,鼓励引导牧区牲畜异地转场到农区越冬,2019―2019年牧区牲畜转场到农区越冬牲畜合计94万头只,从农区调运饲草及秸秆138万吨,同时加大出栏力度,牧区草场基本达到了草畜平衡,保护了草原生态。(七)促进了农村牧区社会和谐稳定补奖政策为探索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提供了条件,补奖区内农牧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有效缓解了保护草原生态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牧民的收入,及时把党的惠农惠牧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欢迎和认可,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牧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四、存在的困难及建议(一)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然较脆弱近年来,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总体向好,但仍处于起步恢复阶段。加之我市近年遭遇干旱,草原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大,已经恢复的草原生态系统更显脆弱。建议上级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保护给予特殊政策支持。(二)草原执法体制问题草原执法缺少强制手段。呼贝尔草原面积大、野外工作战线长,监管难度大。每名草原监督管理人员平均承担的草原监管任务是90万亩。许多旗市区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没有单独设置,苏木、乡镇更是没有专门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体系建设不完善。建议:一是建立旗市区级草原监督管理局、苏木乡镇草原监督管理所、嘎查村管护员队伍三级草原生态补奖管护队伍,负责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禁牧、草畜平衡区草场植被恢复情况进行监测,定期核定载畜量;二是按照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