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30KB

文档介绍
脾肾两虚、阴血亏虚,老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系统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方法,最主要的是自拟的结肠炎灌肠方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加减化裁适用于各型病例。基础药物组成:砂仁20g白术30g莲子30g黄连20g大黄20g公英30g薏米30g葛根20g用法:上药共纳,温水煎30min,取汁600ml,每次300ml保留灌肠,每日二次,灌肠药液的温度为37℃左右。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生肌止血止痢药用砂仁醒脾化湿,行气温中,白术健脾利湿,补脾止泻,黄连清热解毒,大黄泄热导滞,解毒止血,活血化瘀,公英清热解毒,化瘀解痉,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葛根什阳止泻,诸药共奏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生肌止血至痢之效。加减:少腹冷痛者加小茴香,脓血较多者加白头翁,有溃疡形成者,加海螵蛸、白芨。典型病例陈ⅩⅩ,男56岁,2012年4月21日初诊,主诉:腹痛、腹泻,已有6年余,时发时止,时轻时重,严重时每日腹泻次数达5-6次,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食纳欠佳,消瘦乏力,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辩证为脾肾两虚,予本灌肠方7天量。二诊时腹痛基本消失,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日1-2次,质稍成型,精神好转,虽再予7付巩固疗效。【小结】祖国医学对疾病的辩治,总不外乎阴阳两大纲,阴和阳之彼此平衡失调,出现偏盛偏衰,是疾病形成的根源。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而阴阳失衡和韩老师所主张的经络气血运行的通畅与否,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偏实者,当泻其有余而通之,偏虚者则应补其不足而通之,所谓万变不离其踪,临床中应当把握疾病的实质,活学活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运用祖国医学,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笔者通过三年的师承学习中医,认识到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理论体系独特,疗效可靠,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无论是在疾病防治还是保健养生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效果,值得推广运用。本文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