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当前金融领域存的风险隐患及防范对策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7KB

文档介绍
荆�截至2016年6月末,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已近100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26.3万亿元、信托17.3万亿元、券商资管15万亿元、保险资管12.6万亿元、公募基金7.9万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11万亿元、私募基金5.6万亿元;而其中扣除纯通道业务,主动实际管理规模大约有50万亿~60万亿元,也就是说,有接近一半都是通道的重复统计。而穆迪测算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与此接近,约为58万亿元,其中理财产品为21.6万亿元、委托贷款10.9万亿元。其次,银行业同业业务也是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幅攀升。目前同业存单余额已增至人民币7.6万亿元,为2016年同期的两倍。快速扩张的影子银行业务不仅面临着流动性错配、投资杠杆和证券借贷业务风险等结构性问题,相关脆弱性可能通过金融市场波动等渠道传导,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且低估了货币总量,导致货币传导机制不畅,使得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同业非标业务不需要缴纳准备金,又能不断在金融机构之间创造杠杆、创造货币,银行间、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间借贷、加杠杆创造的货币没有被统计进入M2中,M2低估了货币总量。所以尽管近几年M2增速比较低,但金融机构内部创造的货币量却失去控制式地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M2达到155万亿元,而同期银行总负债高达230万亿元,超过GDP的三倍,所反映的货币超发远比广义货币M2所显示的要多得多。由此可见,银行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已大大超过经济增速,表明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应已经衰减到“不经济”的地步,也就是货币信贷拉动GDP的效果非常微小,但付出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对价却越来越高。金融机构内部创造的货币量失控增长,导致金融市场风险积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不通畅,大量流动性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导致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弃实投虚”,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被侵蚀,加剧了实体经济困境。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