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特色鲜明的大型歌舞:昆明的《云南映象》、西双版纳的《勐巴拉娜西》、大理的《蝴蝶之梦》、楚雄的《太阳女》……全国部分旅游胜地、文化重镇也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旅游文艺产品,桂林正是凭借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重返旅游巅峰期,贵阳的《多彩贵州风》也颇受好评,深圳的《锦绣中华》、珠海的《康乾盛世》、成都更平民化的川剧表演、北京的"京剧游"……旅游文艺市场近年来出现高度重视本土文化资源的良好势头,也构造出各大旅游目的地迥异的"文化差异",而这恰恰是旅游发展最需要的。宣科深感本土文化的不可复制性,"有时候我们到外地演出,但是脱离了丽江古城的文化生态,效果就不是很好。这很微妙,也很难解释。我认为旅游文艺演出必须坚守本土,不要东张西望,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但挖掘本土文化并非简单的"临摹"和"复制"。旅游城市的核心资源是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但是如何确立自己独特的城市气质,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并心向往之,城市的品牌推广不可或缺。丽江的目标是国际旅游文化名城,但如何实现?丽江市市长助理白长虹认为最新的《印象丽江》是一条重要途径,"虽然有重复《印象刘三姐》的危险,但丽江资源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希望借助张艺谋的名气扩大丽江的国际影响力。"这似乎是一条独特另类的"突围之路",原本就非常独特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人文资源加上名人效应,可以成倍提升城市魅力;现在杭州也在这么干,《印象西湖》呼之欲出――白长虹解释,这是以文化创意再创旅游辉煌,打造国际性的品牌。但它的身后仍然是结结实实的本土文化。看过《印象丽江》的游客都会被奇异的歌声和舞蹈所震撼。这就是丽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丽江市旅游局局长和春雷从不避讳他对文化的倾注,"我们总在想方设法往旅游的各个要素里塞进文化――哪怕有时候是生硬的,但是丽江旅游正是依靠文化才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反过来,旅游文艺市场的持续火热也让本土文化找到了足够的自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