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也就是一门探讨如何转识成智的世出世间学问——圣教量。那么,试问,我们为何要转识成智呢?我们在前面,对于有漏的八识已有了粗略的了解,知道我们凡情众生的心识是虚妄的,是染污的,有许多烦恼心所与它伴随着生起,知道了在八识中,与我法妄执有直接联系的意识与末那识,尤其是染污的末那识,它是一切妄执的根本,其固执非常之深细,所以意识与末那识是妄情识、是染污识,那是必然的了。又正因为有此两种妄情识,于是就使得本无迷执的前五识,也带有虚妄性、染污性。又阿赖耶识收藏的是前七转识所熏习成就的种种妄执习气种,所以赖耶识也具有虚妄性。因此,总的说来,有漏的八个识,都带有虚妄性,都有虚妄分别,这虚妄性也就使得有漏的心识盲目的向外攀缘,这就是一般人的心路为何常处于流荡状态的原因。 然而,般若智、无漏的智慧,jn~ānam.,与这恰好相反,具体地说,如四智心品,就是由有漏的八识所转成的四智,是清净的,表示我们的心智已得到圆满的开显,心智明朗,能透彻了知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能有种种不可思议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殊胜妙用,所以这就必须要通过转识成智,唯有如此,才能彰显我们内在蕴涵着的宇宙人生的真理,才能将我们的精神生命提高到极至。因此可以说,学佛的过程,也就是转识成智的过程,使得虚妄分别识向清净智转化,从而,能最终达成最高的目标——就是圆满佛果。 于是,下面接着又可提出一个问题。那么,试问,我们凡情众生从初发心到成佛,这整个历程中的修行次第及其它一些情形又如何呢?关于这个问题,内容很多,并且这也是我们修学佛法的重心,这在今后要深入细致地探讨,现在在这里只做一个粗略的介绍。关于刚才所提出来的问题,按照唯识佛法上讲,我们凡情众生从初发菩提心一直到成佛,这样一个历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或者说是五个位次,即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其图如下: 资粮位加行位修道位(初地住心至十地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