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纪夫的一生。1945年时三岛由纪夫因为体检不合格未被征兵处征录,其实在这次体检中,三岛由纪夫对征兵站的医生撒了谎,当他被医生误诊为“肺浸润”令他即日返乡时,他走出军营的大门就开始狂奔,三岛此后质问自已“我是不是背叛了自己的愿望”。他一方面渴望参军打仗,但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逃避着。在之后的日子,他开始刻意地锻炼身体,坚持塑造希腊式的完美肌肉。四十多岁时,当他伸出手臂,再也不是少年时代那苍白瘦弱、可怜兮兮的胳膊,而是强健的肌肉,丰满隆起的臂膀。三岛将自己对美的理解和向往毫无保留地赋予于《金阁寺》的主人公身上,不管是自卑至极的沟口,还是不可一世的柏木,都是三岛自己的化身,他们两个就像两条相反方向的线,勾勒出了三岛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三岛像沟口一样背负着沉重的自卑感,沟口因为口吃而不敢讲话,但内心深处向往永恒的美;三岛因为羸弱的身躯遭人嘲笑,但他一生也向往希腊式的强健肉体。另一方面,三岛又像柏木一样想摆脱这种自卑感,柏木将世俗的美踢出自己的世界,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想象的标准衡量世界和他人;三岛也越过世俗的美,用死亡、鲜血构成了独特的三岛式的美。三岛在《金阁寺》中让沟口和柏木接近并成为朋友,柏木将自己的处世哲学交给沟口,从某一方面来说是三岛在努力地试图让这两条方向相反的直线融合沟口最终认可了柏木,而三岛自己也最终超越了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形成了三岛式的美学观,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三岛对他内心深处自卑心理的克服。【参考文献】[1]?(英)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美与暴烈__三岛由纪夫的生与死[j].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2]?唐月梅.从美的困惑到危险的美与恶__论三岛由纪夫的审美意识[」].北京:世界文学,1991.[3]?(奥)阿德勒,刘泗编译.超越自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4]?三岛由纪夫,唐月梅译.金阁寺⑴.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