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金阁寺读后感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5KB

文档介绍
又是什么?什么事件让他有了如此之大的转变。想搞清楚这点,便翻看了三岛由纪夫本人的个人履历。三岛由纪夫是出生于1925年的日本。那个时代的日本是刚刚经历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并大肆开展殖民扩张侵略的时代,是军国主义思想盛行的年代,他便是生长在这个环境之下。然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二战无条件投降,曾经日本帝国的辉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和平宪法”下的宪政和“美国托管”下的傀儡政府。这部作品完成于1956年,也就是日本战败11年后,日本经历着经济的萧条,社会的动荡,更重要的是传统思想“武士道精神”的丧失。从小受到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影响的三岛很难接受这个时期的变迁,因此他的世界观也因此产生了变化。所以从他的个人情况中就能想清楚之前的三个问题的答案。三岛思想转变的开始是日本的战败,而转变的根源是在于日本社会的动荡以及思想的缺如。他的精神主张,是日本社会传统的武士道思想,而三岛认为的现实便是现实社会的政治体制。曾经的他认为,就算是战败了,社会的传统思想也要服从于政治体制,因为政治体制是可以反映传统思想之美的,就想赵州一样的认为,意识是必须依附于现实的,思想也要依附于社会形态和政治;然而三岛发现他错了,新建立的政治体制是没有反映日本本身的特质,相反日本的很多美的东西却被同时抹杀掉了,变得破败不堪。于是后半生的三岛主张废除现有的政治体制,斩掉现有的社会的血肉,以传统日本思想和武士道精神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所以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而当他发现他的政变失败之后,便继续随着南泉主持的思想将自己的肉身斩灭,使自己的思想永恒凌驾于现实之上……三岛的死是悲剧的,是当时日本社会的一种极大的悲剧,而这扭曲的变动也对川端康成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颤动,似乎川端康成的死也受到三岛由纪夫的影响。现在想想,如今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恐怕不宜多言,毕竟不再是这本书能体现的了。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