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审美人文价值的回归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1KB

文档介绍
条死胡同,它非但不能让人得到解救,反而却有被工具理性招安的危险。一般认为现代性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它的物质和工具层面,它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前所未有地大提高;二是它的价值和道德层面,它是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博爱理念,也是康德鼎力鼓吹而不人云亦云的人文精神。(张场《大众文化理论》)。在商品社会中,人为物役,工具理性堂而皇之地湮没了现代性重视人文价值的一面。因此,高扬审美的现代人文价值,注重道德的弘扬,以认识论的审美化而来指引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前进方向,应是人类超然物外的正道坦途。总之,以感官享乐为指归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们久被压抑的感性的解放,但它就不意味着无功利的审美活动和带有精神超越的审美统统过时。我们既没必要对其全面否定,更没有理由对其竭力宣扬。毕竟,正如童庆炳教授所言,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为代表的新美学只是已经进入消费时代的“部分城里人的美学,绝非人民大众的美学”。我们审美的目光不应当只停留在表层上,而应当更进一步,深入到道德和价值层面,高扬审美的人文价值,利用韦尔施所倡导的认识论审美化来观照世界,因为如其本然把生活现象表现出来,这本身就是审美的。参考书目:《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第1版《救赎与消费》,陈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审美现代性批判》,周宪,商务印书馆,2005年3月第1版《重构美学》,韦尔施著,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新世纪文艺学的前沿反思》,张未民、朱竞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7月第1版《文化研究关键词》,周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大众文化理论》,陆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当代西方文论最新教程》,王岳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