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陈子昂诗文主张的实践途径—以《感遇诗》为例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101KB

文档介绍
面临凋落。诗人用“迟迟”来形象地传达出了时光在不被人察觉的时候匆匆离去,“袅袅”写出了秋风的寒气而不凛冽。“岁华”和“芳意”则一语双关,既道出了花儿的凋谢又表明了诗人青春的易逝和理想在社会现实下的破灭。通过这首诗,会感到一个内心只有报效国家的宏伟大志的诗人会有如此细腻的一面。诗人一生出征两次,这使得诗人有机会感受大漠的豪情,了解边塞的奇异风景,在《感遇》诗中诗人描写最多的是边塞的奇异风景。如《感遇·其三》中“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和“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都形象的表现出了西北战事就是百姓苦难的制造者。“苍苍”一词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黄沙”一句写出了大西北沙漠戈壁的壮丽萧索的景象。好大喜功的统治者耀武扬威发动不义之战,受苦的还是百姓啊,谁来可怜这些出家在外,塞上的孤兵。再如《感遇·其三十三》:“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诗人在诗的开篇由远及近地描绘边塞景物,让人置身于壮阔的天地,在苍茫悲凉中突出了独立于明月楼的游侠,也就是全诗的主人公。诗人的这种描绘突出了游侠慷慨豪情,高洁淡雅的形象。再如《感遇·其二十八》:“严冬风阴劲,穷岫泄云生,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诗人在介绍了战事的时间地点,战士们蓄势待发的描写之后,插入了这段景物描写,阴风怒号,彤云密布,世界好像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无白昼之分。这不仅仅是对冬日山中气象的描绘渲染出征环境的艰苦,也表明了诗人对此次战事的态度,“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统治者的失策是老百姓的祸殃,表明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总之,陈子昂景物的描写方法多种多样,紧扣诗歌主题,大胆描绘,尽显风骨之意。自唐至今,对陈子昂的诗歌评论纷纭不已。有些诗人以为陈子昂的诗学主张重思想性而轻艺术性,主张诗歌负载过多经世致用的政治内容,使得诗歌工具化了。但是面对百年来文章道弊,彩丽竞繁的局面,“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变,质文一变。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