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理解掌握,是建立在对“问题条”“问题链”“问题树”组合而成的“问题群”的思考过程中完成的。我对全班12个学习小组“共享问题”进行归纳、整合,概括、提升,有以下四类问题:1.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可以分为几部分?2.本文以“绿”为线索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文中第13段中“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如何理解?这一句中的“珍重地开释”有什么情感意义?4.文章采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这四类“问题”构成“树形问题群”。问题1是在学生整体阅读感知的前提下,可以讨论解决的问题,它是理解问题2的基础条件,它们之间体现因果关系。解决问题1、2,又是解决难点问题3和问题4的前提和基础。问题3与4之间存在并列关系。“问题群”内部问题之间起承转合,衔接自然,逻辑缜密。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表达是重要的心智活动,是学生学习结果的外化形式,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踪迹,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检测、检验的重要依据。综合概括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高体现和全面反映。在班级群学这一阶段,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力(口头的、书面的),给学生搭建班级讨论这样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的舞台,给予学生表现和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大胆踊跃发言,共同交流切磋,积极展示成果,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综上所述,“以能力为本位,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的问题群导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教学规律,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课堂结构分为“自学”“组学”“群学”三大板块,构建了“雏形问题群”“梯形问题群”“树形问题群”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为宗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真正实现高效教学。(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