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应用中调查分析—以酒泉市第四中学为例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22 |  大小:148KB

文档介绍
甘总督期间,开发河西,修建甘新大道,号召军民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可谓战功显赫。如今酒泉公园保存数量极少的“左公柳”就是左宗棠亲手栽种的,到处可见的垂杨柳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为了我们的家园他曾“杀侄护林”,他是在调查中发现只有21%的学生听说过“左公柳”的故事。历史人物具有道德启迪和示范作用,了解当地的历史人物及事迹有助于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热爱家乡、弘扬民俗文化。但由于学校没有足够的重视民俗文化教育,学生自身了解当地文化的意识淡薄,再加上媒体宣传力度不大,造成学生对当地的历史人物及相关事迹不了解。2、对传统节日没有正确的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体现,也是我们古人热爱文化的体现。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对于传统文化人们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也仅仅只是和家人吃吃饭,聚一聚。这一现象在中学生中尤为突出。许多中学生不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传统节日的来源和习俗,却知道许多洋节,例如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情人节。每逢这些节日到来的时候,班里的同学都会对这些洋节满心欢喜,大过特过。(1)对清明节及传统节日的淡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表示清明节的到来意味着要缅怀先人,有的学生表示清明节的到来意味着与家人的团聚,还有的学生表示清明节的到来意味着三天的假期,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另外,在调查中问到“你知道当地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习惯?”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只知道清明节有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插柳等习俗,但是对当地清明设厉坛、请出城隍祭奠、演戏这些地方习俗知道的很少。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中学生对清明节越来越不够重视,在这样一个缅怀先人祭祖的圣神时刻,他们只是把清明放假看成是一种自身休假的日子。可见中学生对待传统节日没有正确的认识,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地位日益下降,传统观念慢慢被淡视。(2)对当地的端午节习俗缺乏全面的了解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