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5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24 |  大小:58KB

文档介绍
用有创的血管造影检查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在有些情况下,血管超声和CTA等无创方法可用于评估颈动脉病变,并帮助血管内重建手术的制定,但目前在我国尚不能代替DSA的作用。颈动脉狭窄的计算方法一般参考NASCET法近期文献提出了若干项意在对患者在CAS术前进行综合评估的评分方法,其中Siena评分用以评估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而NCDR评分以及Hoke等提出的多元评分与CAS术后患者的长期预后相关,其具体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在我国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明确。二、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内科治疗参考《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三、颈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循证依据颈动脉重建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卒中。颈动脉狭窄所致的卒中大部分归因于栓塞和血栓形成,小部分归因于低灌注。因此对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应着重关注的是降低血栓脱落的风险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部位血栓形成。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动脉血管内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比较是既往20年内的主要争议点。手术高风险患者有保护装置支架血管成形术试验(SAPPHIRE)证实了在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率>50%,无症状颈内动脉狭窄率>80%,且至少存在1个CEA治疗的高危因素患者中,CAS并不劣于CEA。而其后的支架血管成形术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对比研究叫(SPACE)、国际颈动脉支架研究(ICSS)、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对比血管成形术在症状性严重颈动脉狭窄中的研究(EVA-3S)这三项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均未能证明CAS的治疗效果不劣于CEA。在荟萃分析中,CAS组的卒中和死亡发生率在随机化后的120d内为8.9%,显著高于CEA组的5.8%。但在长期预防效果方面,新近发表的ICSS的5年随访结果指出,CAS(6.5%)与CEA(6.4%)组长期累积死亡及致残性卒中风险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